塑料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材料之一,從塑料容器、日用品到玩具,可謂應有盡有。但人們或許不知道,幾乎所有這些產品都含有增塑劑。在聚合物材料工業中被廣泛使用的添加劑,在塑料的加工中添加該物質,可使它的柔韌性增強,易于加工,可合法用于工業目的。增塑劑對人體非常有害,可能導致人患癌癥,兒童早熟,發育異常等。但是,增塑劑幾乎在我們周圍無處不在。家用煤氣軟管,防滑墊,雨衣,塑料拖鞋,保鮮膜,地板革,手機數據線等,都有增塑劑的身影。
那么,我們如何確定體內是否有增塑劑呢?
據相關行業人員介紹:增塑劑主要是通過血液樣本檢測出來的。由于通常在兒童玩具,指甲油或醫療設備以及人造皮革中發現少量,因此從不認為將其添加到食品中,因此在任何國家中,都沒有將其包含在例行體檢計劃中。
但是,如果公眾想使用血液樣本來測試體內增塑劑的含量不容易,實際上增塑劑就已經在日常生活中“排走”了。
人體具有自然新陳代謝的功能。如果增塑劑進入人體,則約有一半的DEHP及其代謝物將在12至24小時內通過尿液排泄出去。大多數DEHP及其代謝物會在24至48小時內從尿液或糞便中排出。消費者可以通過多吃水,水果和蔬菜來盡快消除有害物質,因此不必驚慌。
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和減少接觸增塑劑?
增塑劑無處不在,但是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,有一些有效的措施可以減少增塑劑在日常生活中的危害。增塑劑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是通過食物攝入。因此,我們可以改變生活習慣,減少增塑劑的攝入,嚴格執行塑料限制措施,這不僅有利于環境保護和維持生態平衡,而且可以有效減少增塑劑對人體健康的危害。
1、避免使用塑料食品容器代替不銹鋼,玻璃和陶瓷食品容器。如果必須使用塑料食品容器,請選擇一種經測試在加熱過程中幾乎不釋放增塑劑的容器,并標有“可微波加熱”的標簽。
2、避免食物與塑料容器長時間接觸或浸入,以減少增塑劑的溶解。
3、為了保護食品用塑料膜和袋,建議選擇不添加增塑劑的PE和PVDC材料,并避免高溫加熱。使用較少的保鮮膜,塑料袋和耐油紙以及其他包裝和展示食品。
4、盡可能在微波爐中使用塑料容器進行食物加熱,因為微波加熱的溫度很高,油膩的食物會加速增塑劑的溶解。
5、當需要用保鮮膜或塑料袋加熱食物時,在保鮮膜(塑料袋)上打個小孔,以使氣體逸出并避免在包裹食物時直接與食物接觸。
6、增塑劑在水中的溶解度小,在油脂中的溶解量大。因此,應盡量避免油脂食品與塑料制品接觸,以免增塑劑溶解。喝熱水,熱湯,茶,咖啡等時少用。
7、涂抹指甲油后不要拿油條、油餅等食品,因指甲油中也含有增塑劑,并且是脂溶性,有害物質易溶解于含油的食品中。
8、不要使用塑料瓶裝油,盡量采用玻璃、陶瓷等容器裝盛食用油。